設為首頁
加至最愛
檢視信箱
進入商場
前往藝坊
 
現在時間 現在時間

Hi, 您尚未登入喔! 會員 登入 註冊

略過巡覽連結

國圖籌辦"東亞古典與當代文化中的動物書寫"國際會議 匯聚學者開拓臺灣漢學學術前瞻議題


新網記者歸鴻亭台北報導
2025/5/16 下午 06:03:03 / 經史子集

 為促進學術交流、發展新興研究議題,國家圖書館漢學研究中心於2025年5月15日至5月16日,於臺北舉辦「東亞古典與當代文化中的動物書寫」國際研討會。本次會議除邀請臺灣、美國、日本、新加坡等國17位學者發表專論、1場圓桌論壇,並邀請長期研究動物倫理的中央研究院人社中心錢永祥教授擔任專題人,現場嘉賓及網路視訊互動熱絡。

國家圖書館館長王涵青致詞。(國家圖書館提供)
 國家圖書館館長,同時兼漢學研究中心主任的王涵青表示,漢學研究中心自1981年成立,今年9月即將跨入45周年,中心除了充實館藏資源、經營學術聯絡平台,對於倡議新的研究議題與跨域學門之間對話,亦不遺餘力。因此,在2024年經《漢學研究》編輯委員會建議以動物研究為題規劃2025年度期刊專輯與學術研討會,館方遂邀請李豐楙院士、廖肇亨教授、李鑑慧教授、陳威瑨教授共同研商籌畫,始有本次會議的舉辦。而國圖也順勢在2025年台北國際書展推出「翻閱經典、動見奇幻」展覽,透過古籍數位加值方式,讓古代動物文學的圖像在現代重現。

 會議籌備委員廖肇亨與李鑑慧也表示,有關動物史研究在日本與歐美國家,無論是在宗教研究、自然史、博物學領域已經是蔚然成風,成果斐然,但在東亞古典文化研究領域,仍然一個值得拓展的方向。因此,本次會議計邀得各領域學者發表17篇專論。5月15日上午,會議第1場次主題聚焦於佛教與宋代文化,探討包括禪宗公案中犬貓的譬喻、佛教中動物骨骼的使用,以及宋代「蚌蛤」的書寫。下午則轉向探討動物、文學與信仰之關係,各家研究包括剖析《周易》中狐狸意象的演變、圖像在動物書寫研究中的作用,以及宋人與野生動物精怪的情感關係。圓桌論壇方面邀請到長期投入動物史研究的黃宗潔、鄭麗榕、戴麗娟、陳恒安、李鑑慧等5位教授,分就臺灣本土與國際動物史、自然史等領域的研究趨勢、變動性與同道進行分享與反思。最後,李鑑慧教授以「百花齊放,百鳥齊鳴」作為鼓勵未來發展研究課題之總結。

與會發表人與嘉賓合影。(國家圖書館提供)
 會議次日上午,學者探討焦點聚焦於佛教信仰中的動物與神鬼動物形貌,包括護童信仰中夜叉動物形象的轉變,以及透過文獻文集中的鳥類博物學觀察。另外,在小說與故事中層面,學者藉由明代《西遊記》、清代筆記小說《說鈴》,歷代虎變化故事探究動物書寫。下午的議程則將目光投向跨文化比較,具體以戰後前現代動物園的探索、歐洲殖民觀念下的亞洲自然史研究,以及臺灣1960年代的金絲雀熱潮,展現動物與文化觀念、學術研究與政治、社會、經濟的連結,並在綜合座談與會者熱烈的討論中圓滿閉幕。
頻道:捐贈贊助 分類:經史子集
採訪:歸鴻亭 日期:2025/5/16 下午 06:03:03
關鍵字:國圖,東亞,王涵青,廖肇亨,李鑑慧

留言版

文章主題
(回覆時可不用填)
姓 名
評 等
    
Email
驗證碼
ABC (有分大小寫)
留言內容

回覆主題
圖片
     

閱讀更多歸鴻亭報導
歸鴻亭報導列表

閱讀更多新網專題
新網專題列表
518國際博物館日起跑 展現博物館文化科技成果
文化藝術 2025/5/14 下午 06:07:02

閱讀更多新網新聞
新網新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