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加至最愛
檢視信箱
進入商場
前往藝坊
 
現在時間 現在時間

Hi, 您尚未登入喔! 會員 登入 註冊

略過巡覽連結

耳中風快就醫 臺北榮總耳鼻喉頭頸醫學部創新治療成功搶救聽力


新網記者歸鴻亭台北報導
2025/5/21 下午 06:33:33 / 醫療保健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驗,清晨醒來,接電話時突然發現一側耳朵聽不到聲音,還伴隨悶塞感或耳鳴?許多人以為只是耳屎堵塞、感冒未癒或睡姿不良導致耳悶,卻忽略了可能是危險的「突發性耳聾」,俗稱「耳中風」,是一種必須搶時間治療的急症,錯過治療黃金期可能導致永久聽力損失。

 突發性耳聾(Sudden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好發於40至60歲,近年有年輕化趨勢,常見於長期壓力大、睡眠不足、作息不規律者。臨床定義為在3天內,連續3個頻率的聽力喪失超過30分貝,通常為單側發作,約9成患者為單耳失聰,少數為雙側,可能與自體免疫疾病相關。

臺北榮總耳鼻喉頭頸醫學部耳科醫師廖文輝示範操作聽力量值APP。(臺北榮總提供)
 不只是耳背而是「耳中風」。臺北榮總耳鼻喉頭頸醫學部耳科醫師廖文輝表示,突發性耳聾常伴隨耳鳴、耳脹、暈眩或失真感,成因至今尚未明確,但多與病毒感染、血液循環障礙、免疫異常、生活壓力及季節交替有關。值得注意的是,突發性耳聾未來5年內罹患腦中風的機率高於一般人,有研究指出其發生率每年10萬人口中約有5至27人會受到影響。

 臺北榮總耳鼻喉醫療團隊,透過8大創新整合治療策略,提升突發性耳聾治癒率,成效卓著,說明如下: 

  1. 傳統標準治療法:靜脈注射類固醇藥物,抑制內耳的發炎反應,也減少口服類固醇藥物的副作用與不適感。
  2. 中耳腔類固醇注射:針對較嚴重型患者(大於50分貝),直接將類固醇藥物注射,經中耳腔至內耳以提升療效。
  3. 個人化量身訂做的治療策略:依據病人個人化身體與生活現況,要求進行減重、改善睡眠、生活節律的調整。
  4. 聽力圖預測與調整治療策略:利用大數據與人工智慧分析,聽力圖可以協助預測預後與調整治療策略。
  5. 獨創聽力量值APP:可居家檢測早期發現突發性耳聾,爭取黃金治療期及住院期間的聽力監測與聽力追蹤。
  6. 獨創遠紅外線照射治療:突破性的輔助療法,使用遠紅外線聚焦照射內耳,以改善耳蝸微循環與代謝。
  7. 獨創聽能復健操:獨創的呼吸放鬆技巧,包括一系列深呼吸和放鬆技巧,有助於頭頸部循環的改善,旨在減少壓力並促進內耳的血液循環。
  8. 獨創突發性耳聾衛教手冊: 突發性耳聾衛教指導內容及文獻整理,包括實際案例分享與經驗。
 臨床統計資料顯示,突發性耳聾若能在症狀出現後72小時內接受治療,有高達7成的患者可以部分或完全恢復聽力,而自然恢復的機率則介於32%至65%之間。然而,一旦治療延誤超過14天,其療效將顯著降低。因此,當出現單側耳朵突發性聽力下降、耳鳴、耳內悶塞感、聲音失真,甚至伴隨頭暈與頭痛等症狀時,應立即就醫。突發性耳聾並非無法治療,然而治療的關鍵在於及時性。廖文輝主任提醒民眾,務必掌握黃金治療的72小時,不應因自行觀察或猶豫而延誤就診。臺北榮總耳鼻喉醫療團隊具備完善的診斷技術與整合治療方案,可協助患者挽救寶貴的聽力,早日重拾聽見幸福的喜悅。
頻道:養生健康 分類:醫療保健
採訪:歸鴻亭 日期:2025/5/21 下午 06:33:33
關鍵字:耳中風,臺北榮總,耳鼻喉,廖文輝

留言版

文章主題
(回覆時可不用填)
姓 名
評 等
    
Email
驗證碼
ABC (有分大小寫)
留言內容

回覆主題
圖片
     

閱讀更多歸鴻亭報導
歸鴻亭報導列表

閱讀更多新網專題
新網專題列表
TCO國樂歌劇"我的媽媽欠栽培"再次回歸
文化藝術 2025/5/22 下午 07:23:18

閱讀更多新網新聞
新網新聞列表
衛武營歌劇10年 推出全本'羅恩格林"臺灣首演
文化藝術 2025/5/20 上午 11: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