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層破洞元凶爭議 台灣團隊平息國際論戰
新網記者歸鴻亭台北報導
2009/5/9 下午 07:12:00 / 生態環保
中央研究院原子與分子科學研究所副研究員林志民與中研院士李遠哲等五人,於國際知名期刊「科學」發表臭氧層遭破壞論文,推翻二○○七年美國研究團隊的研究發表,確認臭氧層破壞速度比想像中嚴重。
中央研究院研究團隊以精密的分子束科技,量測發現過氧化氯分子在陽光波長下的分解速率,超過世界氣象組織評估認定值三到四成,推翻美國科學家波普兩年前提出的研究論證,再次證實氟氯碳化物排放是造成臭氧層破洞的元凶,破壞力甚至更大。
臭氧層破洞現象一九八五年被證實後,引發高度重視。科學界認為,人類使用冷媒等物質排放的氟氯碳化物進入大氣後,與臭氧發生連鎖反應,產生過氧化氯的循環過程,是造成臭氧層破洞的主因。
不過,美國波普博士於二○○七年,發表過氧化氯分子吸收截面積,研究結果比當時多數研究所接受的數值小了近十倍,引起學術「爆炸性的震撼」,因為根據這個結果,將無法解釋臭氧層形成,這讓當時「科學」(Science)與「自然」(Nature) 兩本國際知名科學期刊,出現筆戰。
林志民等研究團隊的研究成果,精準算出過氧化氯分子吸收截面積大小,一舉平息論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