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加至最愛
檢視信箱
進入商場
前往藝坊
 
現在時間 現在時間

Hi, 您尚未登入喔! 會員 登入 註冊

略過巡覽連結

夜抱粉妝髑髏彈琵琶 臺日志怪偶戲"牡丹燈籠"臺中國家歌劇院駭人登場


新網記者林彥才台中報導
2025/8/12 下午 04:05:16 / 文化藝術

 人看台前豔逢春,豈知身後白雪枯。日本家喻戶曉的三大怪談之一《牡丹燈籠》,是一段跨越陰陽的人鬼戀,曾多次被改編成歌舞伎、落語、小說、漫畫及電影等。臺中國家歌劇院新藝計畫以「偶戲/物件劇場」為年度徵件主題,由不貳偶劇以古典掌中戲為主體,融入梨園戲、南管琵琶和日本能樂,以當代劇場手法重新詮釋,8月16、17日將在小劇場演出。

臺日志怪偶戲《牡丹燈籠》融合掌中戲與梨園戲,人偶同台,重新詮釋經典怪談。(臺中國家歌劇院提供)
 《牡丹燈籠》故事原型來自中國明代禁書《剪燈新話》中的〈牡丹燈記〉,講述喪妻男子戀上提著牡丹燈籠的美麗女子,兩人夜夜翻雲覆雨;鄰居老翁發現不對勁,挖洞偷窺,發現男子居然和一具骷髏擁抱同坐。故事流傳到日本後,和《四谷怪談》、《皿屋敷》並稱3大江戶怪談,雖改編版本眾多,但大多保留女鬼夜提牡丹燈籠找愛人的奇情段落。

偶師化身多變的角色,演繹故事中的人性與情感。(臺中國家歌劇院提供)
 不貳偶劇由團長郭建甫創立於2012年,當時才大學3年級的他,從高中就與國寶藝師陳錫煌學戲,也學戲偶製作,以「專一獨特;別無二心」的精神創團 ;2019年首演的《道成》和日本偶師金川量合作,改編日本《大日本國法華經驗記》,講述女子清姬痴戀僧人安珍遭拒,怨念使她化身為大蛇,將自囚於大鐘內的安珍燒成白骨。

演員手持牡丹燈籠,演繹跨越陰陽的人鬼奇戀。(臺中國家歌劇院提供)
 《道成》剔除布袋戲彩樓,全戲以日語說書形式搭配掌中戲演出;《牡丹燈籠》再次與金川量合作,延展《道成》表演形式,以日語說書、泉州話對白、南管吟唱,3名偶師化身白臉、光頭的幽魂,人偶同台分飾多角,與手持燈籠、飾演丫環的梨園戲演員共演。燈籠既為寄情之物,可作為戲台,或皮影戲映射的布幕。音樂則結合南管與能樂,笛聲與琵琶琴聲呼應,塑造詭譎氛圍。

燈籠在劇中不僅是關鍵道具,也成為戲台與光影投射的畫布。(臺中國家歌劇院提供)
 「創作不僅僅是說故事而已,而是跟觀眾、跟自己,甚至跟戲偶對話。」郭建甫說,鬼故事大家又怕又喜歡,戲偶也是,常常給人比較陰森的感覺,但動起來又引人注目;《牡丹燈籠》從明代的小說到日本的曲藝文本,這次改編重新詮釋人物關係,改為糊紙匠和歌伎的故事,在男女之情外也欣賞彼此的「才華技藝」,並從人性化的角度, 講述萬物皆有情,超越生死陰陽的多面向。
頻道:捐贈贊助 分類:文化藝術
採訪:林彥才 日期:2025/8/12 下午 04:05:16
關鍵字:偶戲,牡丹燈籠,不貳偶劇,郭建甫

留言版

文章主題
(回覆時可不用填)
姓 名
評 等
    
Email
驗證碼
ABC (有分大小寫)
留言內容

回覆主題
圖片
     

閱讀更多林彥才報導
林彥才報導列表
懸缺25個月 中教大教授顏名宏接任高美館館長
文化藝術 2025/8/1 下午 07:53:51

閱讀更多新網專題
新網專題列表

閱讀更多新網新聞
新網新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