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力學3先驅"穿隧效應"獲諾貝爾物理獎
新網記者歸鴻亭台北報導
2025/10/7 下午 11:49:07 / 卓越菁英
英國學者克拉克(John Clarke)、法國學者德沃雷(Michel Devoret)及美國學者馬丁尼斯(John Martinis)今(7)日獲頒諾貝爾物理學獎,以表彰他們在電路中發現宏觀量子力學穿隧效應及能量量子化,為下一代數位科技發展鋪平道路。
 |
英國學者克拉克、法國學者德沃雷及美國學者馬丁尼斯獲頒諾貝爾物理學獎。(諾貝爾獎委員會提供) |
量子力學揭示微觀世界的運作方式,舉例來說,一顆普通的球撞到牆壁會彈回,但在量子尺度下,粒子實際上能直接穿過類似的牆壁,這種現象稱為「穿隧效應(tunnelling)」。量子力學的行為在人們熟知的極微觀層級—例如原子與次原子粒子—已被深入研究;但與描述宏觀世界的古典物理學相比,這些現象往往顯得離奇且難以直覺理解。
202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表彰3位得獎者在1980年代進行的實驗,即如何透過超導體製成電路,在宏觀尺度上觀察到量子穿隧效應,證明在特定條件下,量子力學也能影響日常可見的物體行為。量子技術如今已無所不在,例如電腦微晶片中的電晶體就是一例。
頒獎典禮將於12月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舉行,今年的獎金總額1,100萬瑞典克朗,折合新台幣大約3,574萬元,將由3位得主平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