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屆師資培育國際學術研討會北教大登場
新網記者歸鴻亭台北報導
2025/10/17 下午 05:34:32 / 文教活動
面對數位科技與生成式人工智慧(AI)帶來的教育巨變,VUCA時代(Volatility變動性、Uncertainty不確定性、Complexity複雜性、Ambiguity模糊性)臺灣師資培育界展現高度韌性。由教育部主辦、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承辦的「2025第13屆師資培育國際學術研討會」於10月17日至18日在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登場。本屆研討會以「面對不確定未來的師資培育韌性」為核心,集結國內外教育專家、學者及實務工作者,透過多元形式的交流與展示,共同探討數位轉型、人工智慧衝擊及全球教育變局下的師資培育新方向。
 |
| 教育部政務次長張廖萬堅致詞。(教育部提供) |
教育部政務次長張廖萬堅在開幕致詞時強調,未來教育已是「無所不在」的學習樣態,教師不能僅停留在專業學科知識,新時代的教師,必須具備跨域整合能力、熟練運用數位科技,並在變動中展現教育創新與專業韌性。另外,次長也提到,教育部持續透過「精進師資素質與特色發展計畫」與「領域教學研究中心計畫」,支持各大學強化社會責任(USR),深化與中小學的合作,旨在培養出具備全球視野、專業能力與教育創新的AI時代新教師。
 |
| 教材教具展開幕式剪綵。(教育部提供) |
國北教大校長陳慶和表示,國北教大創校百年,肩負培育師資人才的使命。為應對AI挑戰,學校已成立人工智慧產學發展中心,並與縣市政府簽訂MOU共同推動教學革新。他認為,本次研討會不僅是學術盛會,更是臺灣教育創新與師資培育持續深化的重要里程碑。另外,本屆研討會的「國際視野」是一大亮點,特別邀請芬蘭赫爾辛基大學教育學院Satu Pirita教授、日本應慶義塾大學師資培育中心佐久間亞紀教授、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教育學院Lynn Paine教授,分享如:STEAM 教育共教模式、教師人力挑戰及以韌性為核心的師培轉化經驗,為國內學者與實務教師激發更多思辨火花。
 |
| 第13屆師培國際研討會開幕式大合照。(教育部提供) |
本屆研討會活動類型豐富,包含主題演講、學術論文發表、圓桌論壇及微型工作坊以及各師培大學投入開發的「創新教材教具展」等5大活動類型。其中,最具實務亮點的「創新教材教具展」,以「預見未來的學習與教學」為題,開幕式以凱比機器人表演呈現新科技和教學創新結合的成果,展現師培生的科技力與創新力。展覽內容涵蓋各師培大學在AI工具輔助教學、跨領域教學合作、數位化教學設計、STEAM探究實作、原住民族語學習、素養導向課程教材,以及幼兒與特殊教育設計等多項創新成果,具體呈現臺灣在教師專業發展上的前瞻佈局。
教育部表示,期待透過此次國內外學術與實務的深度對話,能加速培養具韌性、創新能力與全球視野的新世代教師,共同實現「師培韌性・教育共好・永續未來」的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