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車千人走讀重返大松山 解鎖四獸山礦坑到文創廠地歷史記憶
新網記者歸鴻亭台北報導
2025/10/18 下午 07:09:24 / 體育活動
城市最動人的故事,不在觀光地標,而藏在日常街角。金車文教基金會自2017年起開始辦理千人走讀活動,致力促進在地文化認同與理解。8年來,已走過溫羅汀、大稻埕、臺北府城、艋舺及士林等地,今(18)日重返松山區及信義區,與臺北市松山工農合作,帶領千位民眾和移工朋友們用腳步去感受、用眼睛去閱讀,解鎖藏在街角的城市故事。
 |
| 2025「大松山千人走讀」以散步閱讀城市為概念,打破城市與自然分界,設有9條主題線。(金車文教基金會提供) |
臺北市的發展脈絡由西向東推進,從清朝至戰後初期西區為政經中心,日治時期東區開始有工業設施,「大松山」一帶有機場、菸廠、四四兵工廠、養神院(精神病院)等。隨著都市發展重心逐漸東移、都市計畫與行政區調整,自大松山劃出信義區獨立設區。如今兩區雖各展獨特城市風貌,在歷史與文化上卻緊密相連,也因此形成在信義區街景與地名中,至今仍處處可見松山痕跡的奇妙景象。
2025「大松山千人走讀」以散步閱讀城市為概念,打破城市與自然分界,設有九條主題路線,包括老街巷弄、商圈風華、眷村人文、礦坑文化、公共藝術到自然生態等多元面向。由信義區發展協會理事長周子欽、青田七六文化長水瓶子、資深文史講師鄭勝吉、臺北水窗口執行長高傳棋、建築文資工作者凌宗魁、北一女退休歷史教師單兆榮及中央研究院生態培訓講師鄭呈祥等32位講師,透過深入解說與互動,引領大眾放慢腳步,走進沒寫入觀光指南的街區,一同探索松山與信義的巷弄祕境與人文故事。
金車文教基金會也在此活動中延續多項公益理念,邀請松山工農、華江高中、成功高中學生參與服務學習,鼓勵青年投入公共事務。今年的活動回饋好禮以SDGs環境永續概念出發,運用金車企業伯朗咖啡回收豆袋及紡織工廠剩餘邊角料,與彰化「和美織仔」二度就業婦女及在地青年共同打造「咖啡麻布散步提袋」,推廣永續環保概念,讓參與者在走讀同時也為地球盡一份心力。
 |
| 金車文教基金會舉辦2025大松山千人走讀。(金車文教基金會提供) |
金車文教基金會總幹事曾清芸表示,8年來,「千人走讀」不僅是一場散步活動,更是我們看見人與土地、歷史與現代之間連結的過程。今年重返松山與信義,不僅是重溫城市記憶,更希望能邀請大家放慢腳步,以不一樣的視角走進這座繁忙的城市,本次活動也特別邀請移工朋友參與,期盼透過走出去的力量,打造多元共融、友善移居的社會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