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假分期真貸款 補習付款藏陷阱被剝兩層皮
新網記者麻念台台北報導
2012/11/9 下午 06:33:00 / 消費資訊
職訓補習班為年輕族群設計就業技能提升課程,為吸引消費者報名,會主動為消費者辦理「分期」付費小額放貸契約,補習業者以消費者個人信用做為擔保,向銀行申請辦理小額貸款,一旦消費者想中途解約,不僅要付補習班違約金,還要繳交給銀行上千元的帳管費,等於被剝兩層皮。
消基會秘書長雷立芬表示,這種以消費性貸款繳交的補習費用,動輒6、7萬元以上,補習班業務人員以「消費者的信用」為擔保,貸款款項為小額,依據消費者本身信用條件無需保人即可辦理,先向銀行取得資金付給補習班,再讓消費者以每月分期付款方式,完成一整套的特定服務,對消費者來說,降低補習費用的一次繳交負擔,對於補習班亦得到一次得到大筆資金,看來皆大歡喜。
但是,值得消費者特別注意的是,若因故想要解除補習班的補習契約,除了補習班原先要扣除的違約金之外,對於總金額較高或貸款期限超過一年以上的貸款,銀行還要追討綁約時間的「帳務管理費用」,計算下來,費用起碼也要好幾千元。
雷立芬指出,業者以「免費課程」、「職訓」為訴求,大打廣告於各大入口網站或實體平臺,吸引消費者前往各家分店洽詢,其間透過櫃台業務的解說鼓吹,消費者發現真正要藉所謂「免費課程」絕對不夠,必須再報名其他相關課程,又由於學費加教材總額所費不貲,有時在思慮不周的情況下,辦理了名為「分期」、實為「小額信用貸款」契約。
消基會認為,假設消費者起初為了免費課程踏入補習班,結果接受推銷當場簽約,就可能涉及補習班定型化契約是否有效,以及邀約的過程是否具有訪問買賣的嫌疑。建議消費者絕對要小心,切莫迷糊簽名。舉例來說,曾經就碰過補習班提供消費者簽定的契約,副本簽名處竟是申貸契約,而非與正本一致的補習契約。
消基會呼籲,若民眾的經濟能力許可,建議以「一次付清」的方式支付補習相關費用,不但可以不必繳納分期付款的利息,如果真的不得已須解約時,法律關係相對較為單純,也可以避免繳交高額且顯失公平的銀行帳戶管理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