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臺北"不一樣 Before/After城市大解密
新網記者歸鴻亭台北報導
2013/2/27 下午 06:17:45 / 經史子集
知道臺北市以前的風貌嗎?記得臺北在各個年代獨特的味道嗎?臺北圓環、西門町、松山菸廠、大安森林公園等每一個景點,都是充滿記憶和故事的地標。
 |
臺北圓環今昔對比。(臺北市觀光傳播局提供) |
臺北的城市樣貌因居民的參與和時間的演進,在不同時期呈現了不一樣的特色。多年來,臺北逐步導入設計思考,不僅促進都市景觀逐漸蛻變,市民生活也更進步方便。透過設計的參與,臺北風貌的Before/After有什麼不同?透過「設計讓臺北不一樣」網路活動,可以看到許多臺北著名地標或特色景觀。藉由「哪裡不一樣」的遊戲比較方式,讓市民對生活周遭臺北各處景觀改善、便利服務、環境友善等特點,有更深刻的印象,進而對「社會設計」概念在公共服務上的實踐方式,有更具體直接的了解。
 |
中華路今昔對比。(臺北市觀光傳播局提供) |
臺北市文化局表示,設計不只是講求美觀,更是創造美好生活、激發創新服務的解決方法。「設計臺北」的新思維是以人為本,運用創意與想像力,將更貼心的通用設計帶進生活,為整體社會創造更好的生活品質。例如西門紅樓做為歷史地標,在多元的設計師與文創品牌進駐之後,已轉變成獨具文創特色的設計創新聚落,成功讓老建築活用與新生,並提供臺北新設計品牌與專業工作者全新的培育與展演舞台。而YouBike自行車的服務設計,讓市民可以用更慢活自在的方式行遊臺北,同時又達到環保節能減碳的目標。
以邁向2016年世界設計之都為目標,臺北市申辦2016世界設計之都各項計畫正在如火如荼的開展中。「設計讓臺北不一樣」網路活動只是一個開端,讓市民以輕鬆簡單的遊戲方式,了解設計如何創造景觀改善、便利服務、環境友善等城市樣貌,具體感受社會設計的力量,持續擴散運用在更多公共服務上。期待透過這個網路遊戲,讓臺北的設計能量從一個一個的城市角落開始發聲,透過各式市民主動參與,逐漸累積成一股「設計實現生活願景」全民意識,期待有更多新想法和力量,一起加入打造臺北2016世界設計之都「宜居城市」的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