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醫附醫"雙極症療癒團體治療"助度過躁鬱症15年
新網記者歸鴻亭台北報導
2013/4/11 下午 02:20:15 / 醫療保健
一般俗稱的躁鬱症也叫做雙極症,雖然盛行率不高大約1%,但在春季氣候詭變的季節容易好發。台北醫學院附設醫院雙極症療癒團體,曾幫助北一女高材生度過躁鬱症15年。
|
小蕾(化名)加入北醫附醫「雙極症療癒團體治療」,度過躁症15年。右為北醫附醫精神科主任蔡尚穎。(台北醫學院附設醫院提供) |
今年32歲的小蕾(別名),曾以優異成績考入北一女就讀,但是高二那年首度躁鬱症發作,出現暴躁、話多、精力充沛、無法靜坐症狀;大學學測時又正好躁症復發,她在考場大脫序,最後動用119送至精神病院住院,因而中斷她的求學路。從此父親改變對她的態度,甚至暴力相向,姊妹的關係生變,親族有婚慶也排斥她參加,街坊鄰居更投以異樣眼光,讓她的人際網絡漸漸崩解。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精神科開辦「雙極症療癒團體治療」已逾15年。小蕾離開北一女之後,開始定期至北醫附醫接受團體治療,自己慢慢結交新朋友,提供她面對生活壓力的協助;家人也同意她搬出去,擁有自己的空間,讓她的情緒不會受到過度關心又帶有敵意的家人影響。她也開始工作,良好的能力讓她的工作業績表現優異,不但可以經濟獨立,已經有10年未嚴重復發也未再住院,還能夠幫經濟有困難的親戚紓困。
北醫附醫精神科主任蔡尚穎表示,躁鬱症主要會有情緒高亢易怒、好說話、睡慾減少、精力充沛、性慾旺盛、常有無節制購物行為。由於躁鬱症的臨床特性,受雙極症所苦的並非只有病患一人,其周遭的親人、朋友、同事、同學、甚至鄰居等都會受到影響,而且若「過度干預、過度保護、過度敵意」都會影響病人的情緒,反而延誤其自然緩解過程。雖然雙極症是可以完全康復重返社會的疾病,但要避免復發最重要的是有賴於家人及社會的支持。
他解釋,躁鬱症產生主要因素為基因體質,導致腦部發炎,無關遺傳基因,但與家族病史恐有相關聯,若是家族中曾有過相關疾病患者,那麼有躁鬱症的基因體質機率可能就會相對高一點;因創造力、想像力與雙極症有關,因此也有越聰明越容易有躁鬱症的說法。
蔡尚穎指出,與雙極症相處,首先要認識疾病症狀,週遭的人與個案相處只要把握3個「不過度」原則,即不要「過度干預、過度保護、過度敵意」,就可自然與個案相處,也讓個案有良好的心情衛生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