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爆料謠言多 慎防媒體失去正統核心價值
新網記者歸鴻亭台北報導
2013/5/11 下午 08:07:55 / 新聞媒體
網路媒體興起,台灣新聞媒體營運模式若不創新、且維持品質提升競爭力,不到10年將失去競爭力。
 |
各方媒體代表談論台灣新聞媒體營運模式。(白絲帶關懷協會提供) |
白絲帶關懷協會與政大數位文化行動研究室今日於國立政治大學公企中心舉辦2013「媒體天空領航員」志工研習,推出新網路安全教案「戰文」,針對網路新興議題「人肉搜索」,討論青少年面臨網路謠言,如何保持良好判斷力及價值觀,避免盲從了網路虛擬世界的「正義」而間接傷害了當事者。
這項志工研習針對資訊科技與人肉搜索、生態議題與傳播內容、社會議題與傳播內容等進行研討。中華白絲帶關懷協會執行長黃葳威表示,「人肉搜索」是以尋找人物或者事件真相的群眾運動。從霸凌事件到虐狗事件,網友們皆能透過人肉搜索將幕後主使者揪出,然而未經當事人同意即公布個人資料與背景的行動,在法律有相當大的爭議。人肉搜索未必代表正義感。網友畢竟不是專業調查員,不當的散布也成當事人的二度傷害。
衛星廣播電視事業商業同業公會新聞自律委員會(STBA)主任委員陳依玫表示,全台灣的數位環境將於2014年達到75%,在收視率等於收入的環境下,吸引觀眾越來越重要,而營運模式對於生態議題和媒體內容越來越關切。
根據2012五大媒體廣告量趨勢調查,報紙廣告量下滑1成以上,自由時報副總編輯吳俊彥指出,平面媒體廣告量逐漸下降,深度報導媒體從業人力有限,報業需要有合適的營運模式,才可突破現況,維持競爭力。
聯合報影音事業部總監趙善意針對「精準行銷生態環保」提出看法,如何忠實呈現各方意見、查證消息來源的正確性、評估各方意見的代表性是現下媒體需要加強的重點。媒體的責任不只是「重點」呈現,更是需要查證的技巧,且不只是「轉述」與「整理」。趙善意強調媒體運用不能迷信、不能偏執,「解讀」才是撥開疑雲的重要關鍵,「引導」是媒體負責任的起步。
中國時報編輯部總主筆張景為提到,面臨社會新聞爭議報導,媒體常常與法律規範拔河,他表示更多的規範不是長久之計,而是媒體方產生自律機制,與民間團體及政府,各方都堅守崗位才能維持最佳平衡。
新世代上網趨勢成為社會重要議題,青少年使用網路造成人際關係問題或家長疑慮等,為加強家庭親子溝通,中華白絲帶關懷協會提供網安熱線服務02-3393-1885,提供民眾相關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