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動物多樣性資源 臺灣蝙蝠新成員灰伏翼馬祖現身
新網記者歸鴻亭台北報導
2013/6/28 下午 01:20:16 / 生態環保
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為執行「臺灣地區野生動物多樣性資源調查研究─澎湖縣及其他離島」計畫,在馬祖(連江縣)發現臺灣的新紀錄屬、新紀錄種蝙蝠灰伏翼。
|
臺灣蝙蝠新成員灰伏翼。(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提供) |
特生中心說明,該次在馬祖調查總計發現蝠蝙科4種蝙蝠,包括摺翅蝠、東亞家蝠、絨山蝠,以及一隻無法確定種類的蝙蝠。藉由8個外部形態與25個頭骨(含齒列)測量值,以及粒線體DNA(mtDNA)的細胞色素氧化次單位I(COI)基因序列作為分子標記進行比對,確定該隻蝙蝠為灰伏翼。由於在捕獲當時臺灣及周邊離島以往並無分布紀錄,因此證實為臺灣的新紀錄屬、新紀錄種蝙蝠。
灰伏翼英名為Chinese Pipistrelles,頭體長約4.8公分,屬於小型蝙蝠,體型大約與東亞家蝠相等或稍大;身體背部為灰黑色,腹部顏色較淡,眼睛較大,耳殼修長略呈三角形,耳珠較短、呈拇指狀。目前所知分布於中國南部與東南部、香港、泰國、越南、寮國與緬甸。對於灰伏翼的生態習性,相關研究僅知為夜行性動物,並以昆蟲為食。
特生中心表示,自1990年臺灣長耳蝠被發現以來,近20年來,臺灣又陸續發表多種新種或新紀錄種蝙蝠,包括1999年的黃頸蝠、2002年的東方寬耳蝠、2006年的金芒管鼻蝠、2009年的黃胸管鼻蝠、姬管鼻蝠和隱姬管鼻蝠,以及2012年的泰坦妮雅彩蝠,顯見臺灣擁有豐富而珍貴的蝙蝠類資源。
此外,由於從未有文獻報導馬祖蝙蝠的相關資料,特生中心該次調查在馬祖所發現的摺翅蝠、東亞家蝠、絨山蝠與灰伏翼等4種蝙蝠,實為當地的新紀錄種,其中灰伏翼更是臺灣的首次發現紀錄,彌足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