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基會:新版浮動油價愈調愈貴 中油應公開購油成本
新網記者歸鴻亭台北報導
2013/8/9 下午 07:48:50 / 消費資訊
自從2006年中油實施浮動油價公式以來,油價卻愈調愈貴,備受質疑。
消基會今日質疑浮動油價根本是讓油價愈調愈貴,讓人民空歡喜一場的騙人把戲,而新版浮動油價公式微幅修正後,將現行參考指標油價7D/3B改成6.5D/3.5B,切割「購油成本」及「營運費用」,並將取消國內油價維持亞洲鄰近國家最低價,改為不高於亞洲鄰近國家平均價及公布油價批售價格;經濟部將另行決定實施日期,要求中油必須把實際購油成本對外講清楚,而不是拿一個「不相干」的國際原油指標來調價。
消基會秘書長雷立芬表示,中油應公開實際購油成本,供民衆檢視,否則無法得知其計算油價的參考依據,且「布蘭特原油」較「杜拜原油」貴,調高其比例勢必造成油價提高。
雷立芬指出,台塑石化都能公開進貨客戶的金額及比例,因此經濟部也應公布中油購油成本,提供民眾有足夠資訊,檢視浮動油價公式調整後的油價是否合理。而浮動油價調整頻率及依據,也應與實際購油情況相符,對消費者也較為公平。既然已經花經費委外研究油價公式,就應徹底改善瑕疵,而非以不清不楚的調價指標比例作為依據,新改革才有意義,否則只是花錢讓民眾空歡喜一場,呼籲政府積極鼓勵廠商加入油品供應,回歸市場機制。
中油回應仍是千篇一律,為了使用品質更好且硫含量更低的原油煉油,油價公式才將價格較高的布蘭特原油比例調高。至於購油成本是依照當日市場行情計算,且須配合船期、運量,而非固定每月購油,按月計算難以即時反映漲跌。購油後運送至台灣須15到30天不等,若送抵台灣當下的國際油價調降,高於當初購買的價格,恐造成民眾質疑中油調漲的動機。因此,採取國際週均價計算,才能確實更貼近中油購油比例及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