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快速水質檢測車獨步全球 中國大陸澳洲尋求合作
新網記者歸鴻亭台北報導
2013/9/18 下午 06:47:09 / 科技新知
飲用水中常見有害藍綠藻及有害微生物,嚴重影響水質安全,過去檢測需耗時2天以上,成功大學環境工程學系和經濟部水利署共同合作,首創獨步全球的「移動式有害藻類及微生物監測平台」,亦即水質檢測車,整合光學、免疫學、及分子生物技術,2小時之內即可快速準確提供檢測數據,確保飲用水安全,並且監測藻類生長,為水庫優養化把關,該項技術中國大陸和澳洲等國也積極與成大尋求合作。
|
成功大學成功研發獨步全球的「移動式有害藻類及微生物監測平台」,提供重要水質資訊。(成功大學提供) |
成功大學研發長王鴻博表示,成大「移動式有害藻類及微生物監測平台」由環工系特聘教授林財富帶領,經過不斷創新和研發,開發出來的水質檢測車,檢測快速,功能強大,大大降低國內用水的風險,貢獻極大。
水利署副總工程司謝政道指出,水利署長期關注國內水源水質,於優化和汙染長期監控,該署和成功大學從2009年開始合作,共同為國內水質把關,包括水質通報和研究計畫,目前「移動式有害藻類及微生物監測平台」已經可以巡迴全國,即時快速的監控水質,非常感謝成大林財富老師帶領團隊的全力投入。
「移動式有害藻類及微生物監測平台」是環工系林財富和助理教授吳哲宏、美和科技大學助理教授顏宏愷等人共同合作,首創的水質檢測車,整合實驗室的儀器與技術,即時定量聚合酶反應儀(qPCR)、現地活體螢光探針(IVF probe)、酵素免疫吸附分析(ELISA)、光學顯微鏡、分光光度計、螢光光度計、光學顯微鏡,搭以風速計等,綜合光學、分子生物學及免疫學方法,其測試技術彼此可以互相印證及互補,共可檢測分析總微囊藻、產毒微囊藻、產臭藻、大腸桿菌群等基因數、微囊藻毒素、柱孢藻毒素、麻痺性貝類毒素、藻數等濃度等26種相關項目,將有害藍綠藻、毒素、臭味物質、及有害微生物指標菌快速檢測技術與設備模組與機動化,可以將監測平台快速移動至水源附近,採樣後立即在現場進行分析。
林財富表示,過去的水質監測流程,由發現、通知檢測、現場採樣、實驗室分析、分析結果提報、啟動相關預警或應變機制,曠日廢時,最少需要2天以上,此時水中毒素、臭味物質或是有害微生物已經進入公共給水系統,影響民眾用水安全,打擊民眾對於環保及供水單位之信心。成大水質檢測車從2009年開始研究籌建水質檢測車,2011年開始啟動測試,2013年確認該系統不僅可以定期監測全台各水庫的狀況,最重要是在緊急事故發生時,可以立即到達現場即時解決問題。
該平台具移動優勢,除可支援區域性緊急事件發生現場檢測作業外,亦可以作為平日巡迴監測工具,迅速提供重要水質資訊,讓管理單位或各級淨水廠有更足夠的時間及依據啟動預警或應變程序,發揮極大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