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英攜手發現生質能源作物芒草新品系
新網記者歸鴻亭台北報導
2013/11/14 上午 10:25:02 / 花木園藝
英國與臺灣多年來進行芒草生質能源作物的研究合作,並於今年發現一種五節芒品系,是目前唯一適應低溫地區良好且具高生物量特性之品系,更可貴的是該品系於英國地區栽種並不開花,免除果實散播造成外來種入侵的疑慮,可放心於當地推廣栽植,將繼巨芒後成為另一生質能源的新興材料。
芒屬(Miscanthus)植物為大型的多年生C4禾草,巨芒(Miscanthus x giganteus)是其中一種雜交的3倍體物種,被證實具有極高生物量的作物,近年來被廣泛應用於相關研究,根據歐洲的田間試驗,每年每公頃可生產40公噸的乾重。臺灣本土的五節芒更超越該物種,根據芒草計畫團隊的栽種試驗,每年每公頃生產可達50至60公噸的乾重,不論是用於火力發電廠的燃燒、提煉生質酒精或作為生物材料(纖維紙漿)等都有很大發展潛力。
禾本科的芒屬幾乎所有種類皆原產於臺灣、中國、日本及其鄰近地區,英國Aberystwyth大學多年來幾乎蒐集了世界的芒類植物,可惜多年來臺灣五節芒在英國栽種的結果,大多生長不良甚至無法安然度冬;直到幾年前,該計畫主持人與臺灣的芒草研究團隊,共同前往山區尋找耐寒品系採集種植後,才終於發現適合低溫地區生長的品系。
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於2008年與Aberystwyth大學簽訂「野生芒類植物資源」協議書,同意英國前來採集芒草種原,並共同執行「非糧食作物在生物能源的研究-芒類植物」合作計畫;雙方更於2012年正式簽訂芒類「使用及利益分享協議書」,同意共享研究所得利益,也希望持續進行芒類生物能源作物的開發合作。
今年臺灣團隊與Aberystwyth大學進行的國際芒草合作計畫,由國立成功大學、國立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農試所嘉義分所與特生中心等單位共同合作,研究內容涵蓋分類、繁殖、種原採集、雜交與育種、環境的適應生理、生物量性狀的比較、種植之經濟效益等項目,更將前往了解英國在芒草產業的相關工作與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