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共同體" 王如香上課改小組討論善用補充資料
新網記者歸鴻亭台北報導
2014/1/3 下午 06:09:28 / 教育學程
教育部今天舉行國中活化教學列車第32場記者會,邀請高雄明華國中國文老師王如香分享活化教學經驗,王如香模仿日本教育博士佐藤學的「學習共同體」概念,上課改成小組討論,並學生輪流擔任組長,並上台報告,讓學生在課堂上從「客人」變成「主人」。
|
高雄明華國中國文老師王如香(中右)與她的學生。(教育部攝影) |
王如香表示,傳統國文教學只重視形音義和修辭法,學生只看到字句,卻無法感受到整篇文學的美。她以心智圖、分組學習等方式上國文課,但面對每班30多位學生,老師視線無法關注到每個學生,因此讓學生每6人一組,輪流擔任組長、觀察員、激勵員的角色,課前讓學生先畫出心智圖,找出各段落的關鍵詞句,然後分工閱讀相關文章,上課時以討論代替講述,增加學生的參與感。
舉例來說,七年級國文學到「櫻花精神」這一課之前,學生尚未接觸過有關異國文化的課文,王如香課前準備6篇日本相關文化或文學作品,包含日本文化維基百科、櫻花精神課文補充資料、日本童話、民間故事與英雄傳說、短篇小說淺田次郎的《鐵道員》、芥川龍之介的《地獄變》,以及書籍島田洋七的《佐賀的超級阿嬤》,讓學生各自認領1份學習材料回家閱讀,藉由學習單的引導,讓學生學習如何找資料、畫心智圖,從範文引導,相關文化的介紹到短篇小說,進而進入全書的閱讀,瞭解日本文化的特徵,藉此與課文融會貫通。
王如香說,透過分組學習,學生眼中不再只有字句,而是從課文看到課外,大大拓展閱讀的視野,也能從中體會文學之美,增加學習國文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