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 中 小 〔新網記者王伊文台北特稿〕 面對現在人工智慧及機器人的浪潮,如果有一天世界不再圍繞著人類為中心,由非人類實體介入運作時,那時我們將會經歷什麼樣的現象?台北當代藝術館攜手韓國國立亞洲文化殿堂ACC(Asia Culture Center)共同呈獻「偶然的運轉」展覽,嘗試提出這個問題。
台北當代藝術館與ACC討論了快2年,來台灣做實體演出與學術交流終於成行。(王伊文攝影) 由ACC資深策展人李伎矛(Gimo Yi)透過韓國藝術家權慧元(Hyewon Kwon)的4件錄像及裝置作品,詮釋人類與非人類實體的共存情境下,看見、感受和理解的事物是否可被歸類成真實。這次的展覽主旨在對奠基於因果關係人類知覺的絕對性提出質疑,試圖探討人類最終是否可能會被非人類實體所控制或推翻。
權慧元的創作動力源於對於觀點形成因素的好奇。(王伊文攝影) 台北當代藝術館館長駱麗真表示,韓國ACC位於韓國光州,是致力於亞洲文化交流、教育的一個平台機構,鼓勵各種跨域間的研究、創作與製作,每年都會推出各種展覽、演出及藝術季。台北當代藝術館與ACC討論了快2年,來台灣做實體演出與學術交流終於成行。經過這次彼此互動,發現台灣與韓國在理念上有很多相似之處。這次展覽主題「偶然的運轉」討論人工智能此終非自然產生的軌跡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人類在宇宙如何與之共存並延續我們的發展,相信展覽作品一定可以帶給大家更深層的省思與關切。
自左至右為權慧元、駱麗貞與李伎矛 。(王伊文攝影) 策展人李伎矛說明,展覽作品的視角被帶往宇宙、非人類實體與大自然的領域中,人類與非人類的實體間是如何共存,如何通過偶然的運轉產生互動,開啟多維度的想像。這次展覽作品分為3個維度:
「偶然的運轉」展覽自10月21日至 12月10日,希望觀眾能夠跳脫自身慣性的觀點,以更靈活的方式看待人類與非人類實體該如何共存。
大 中 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