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骨鬆潛藏致命危機 髖部骨折年死亡率竟比癌症高
|
歸鴻亭 2022/10/19 下午 01:18:13
|
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訂定每年10月20日為世界骨鬆日(World Osteoporosis Day),今年的主題為「Step up for Bone H...詳內容
|
|
|
人工電子耳在台30年 助3千重度聽損者重返有聲世界
|
王伊文 2022/10/18 下午 06:43:13
|
1985年美國FDA首度批准將人工耳蝸(電子耳)用於極重度聽力損失的成人之後,讓重度聽損者重返有聲之路。1992年台灣引入電子耳,透過產官學界及醫療團隊的努力、社會福利政策的補助、以及公益團體的捐贈...詳內容
|
|
|
|
|
客製化智配角膜塑型 近視控制新科技
|
王伊文 2022/10/17 下午 06:58:54
|
因疫情的影響大幅增加學童線上遠距學習的時間及使用電子產品的機會,讓眼科門診又見兒童視力警戒潮,研究顯示,7-8歲就近視的患者,54%會發展成高度近視。若發現孩子有近視,家長們要盡快與醫師詳細討論,選...詳內容
|
|
|
|
|
罕病基金會為救命罕藥病患呼籲健保機制給付應放寬限制
|
麻念台 2022/10/5 下午 07:19:06
|
罕病基金會為苦等救命罕藥病患尋活路,今(5)日舉行「苦等救命罕藥,病患尋活路的期待與挑戰」活動,提出縮短罕藥審查時程、落實罕藥總額預算執行、多元評估療效、擴大病友參與、期待基因治療的曙光等5項呼籲。...詳內容
|
|
|
乳癌患者"要不要保留乳房" 台灣乳房醫學會推廣乳癌防治衛教
|
歸鴻亭 2022/10/5 下午 06:20:07
|
國內乳癌患者經常面臨的抉擇,正是「要不要保留乳房」,想保留乳房卻又擔憂復發。每年10月是國際乳癌防治月,乳癌長年佔據女性好發癌症之首,隨著生活習慣及飲食型態改變,台灣罹患乳癌的年齡已逐年下修,甚至好...詳內容
|
|
|
全台逾百萬患者有睡眠呼吸中止症不自知恐增中風風險
|
歸鴻亭 2022/10/4 下午 05:34:03
|
明明沒做惡夢卻時常驚醒,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因咽部舌肌鬆弛,導致睡眠躺臥時呼吸不順或堵塞,因此患者長年會因腦部缺氧而驚醒,台灣實際診治數不到12萬,但美國學者統計成年人約有20%罹患此疾病,依台灣人...詳內容
|
|
|
小腦萎縮症研究新突破 中央大學王健家成果登上"核酸研究"
|
歸鴻亭 2022/10/4 下午 05:30:01
|
中央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王健家團隊長期鑽研基因訊息解碼,發現Thg1是一個雙重功能酵素,既能修飾tRNA(轉運核糖核酸),也能水解GTP。新證據有助於解開小腦萎縮症的致病機制及藥物研發,成果刊登於國際...詳內容
|
|
|
北榮試管嬰兒技術大突破 臺北榮總無尾巴精蟲成功生子
|
歸鴻亭 2022/9/30 下午 06:42:32
|
生殖醫學技術重大突破。臺北榮總生殖醫學團隊經過4年努力,以豐富的經驗及獨家技術,從發育不全無尾巴精蟲(圓精細胞)中,成功培育8顆優質肧胎,協助一對不孕夫妻喜獲雙胞胎千金,繼創下國內第一例試管嬰兒記錄...詳內容
|
|
|
|
|
|
中重度潰瘍性結腸炎及早診斷治療避免演變成腸癌
|
王伊文 2022/9/15 下午 05:44:09
|
潰瘍性結腸炎是發炎性腸道疾病的一種,主要是因為人體腸道免疫系統過度反應與錯誤識別,導致腸道過度及持續性的免疫發炎反應。已逝的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生前即為潰瘍性結腸炎所苦,在位時甚至曾因病情復發而請辭下...詳內容
|
|
|
|